山勢雄奇,山景玲瓏毓秀
有一首詩歌是這樣描述西津寺這座古剎的
它并不吸金,也無甚香火
歪脖子樹和聚寶盆的傳說
讓一座寺院平添了幾許人間煙火
而百余級的臺階
又足以拉開“眾生與佛”的距離
在神木市馬鎮鎮南沿黃河之濱七里處的石山上,有一座寺廟叫“西津寺”。它與滔滔黃河為伴,與山下千畝棗林為友,庇佑著黃河眾生長達幾百年。
居于石山上,從山腳仰望,寺廟高大雄渾,“西津寺”三個紅色大字蒼勁有力,在翠柏中隱隱顯現。沿石階上山,身邊均是大小不一的蒼柏。當地人說,原本西津寺有13萬株古柏,后來遭兵火焚燒,古剎的柏樹變得稀疏。近年來,當地在古柏之間穿插種植了大量樟子松,翠綠盎然,為古剎增添了靜謐肅穆之感。為了鎖住水分,樟子松均用土石壘砌樹坑,造價很高、難度也不小,在略微寒冷的陜北十月,仍能被綠植環繞,置身美景之中,真心覺得是一件大好事。
登上山頂,還來不及鑒賞寺廟,就被登高望遠的黃河風情和晉陜大峽谷美景所吸引。黃河溫順柔美、綿延天際,岸邊棗林星羅棋布、生機盎然,石山層次分明、各具神態,美景盡收眼底。再賞廟宇,一株千年古柏立于廟宇東側,枝繁葉茂。古柏一側有明代存留下的雌雄二獅守護在那里,石獅精瘦矍鑠,是典型的明代特征。寺廟確實老舊了,但慶幸的是,參觀時看到寺廟正在修路和完善建設中,很多佛像都是新塑的。據說,清末時,西津寺達到鼎盛時期,有數位僧人主持佛事,鐘聲悠揚,香煙繚繞,與佳縣白云山遙相呼應。如今,這里仍然是當地人賞景觀光的重要去處,想必經過修繕后會更加吸引人。
西津寺不僅美,而且還有“寶”。該寺古稱“寶峰寺”,這和一個神奇的傳說有關。很久以前,西津寺上只有一株古柏樹,山上住著兩位僧人,還養著一頭毛驢。在割草喂驢中,兩人機緣巧合發現山巖下的野草里有一個聚寶盆,放進去什么就長出來什么。然而,“聚寶盆”被官府得知,前來索取。老僧得知消息后,就將寶盆埋在寺院的地下,擔心回來后找不著,就折了一枝柏樹枝插在土上,并向左擰了一下。等老僧回來時,西津寺山上已經遍地都是樹紋向左旋轉的柏樹,于是聚寶盆就永遠地留在了山上。也許,西津寺柏樹的生長特點是由地形、風向等因素導致的,但當地老百姓更愿意相信,西津寺就是一個人杰地靈、蘊含寶物的地方。
? ? ? ? ? ? ? ? ? ? ? ? ???來源/榆林日報
編輯/倪嬋
猜你喜歡
投稿要求:充分反映神木經濟發展、城市建設、民生工程、風俗民情、美景美食等方面的原創圖片、文字或視頻,具有較強的吸引力、感召力和宣傳效果。
神木新聞
?、神木市新聞中心主辦的官方微信公眾平臺,關注“神木新聞”第一時間了解最新最快最全的新聞資訊。?
關注神木就趕緊加入我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