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放學回家吃飯的時候,總是聽見電視機里播放天氣預報,會播送東海的天氣,比如朱家尖海域浪高30米,那時候對群島這樣的地方沒有地理上的概念,更不知道30米的海浪有多高,只覺得那是相當遙遠的地方,就像遠在太平洋的中間,東海對我來說那里住著龍王。
趕上五一小長假,時間有限,我只能選擇這個“遙遠”但不用出省的地方——舟山群島。
舟山群島
舟山不通火車,去舟山需要到寧波后轉乘汽車或者坐船上島,從溫州一早的火車經過兩個小時到達寧波,汽車站就在火車站旁,隨即買了汽車票。
這個圖上的沈家門客運站是老車站,早就關閉了,這次到達的是新車站,在昊柏酒店那里。
汽車到舟山長途客運站,其實就是我在地圖中標注的沈家門客運站,下車還要坐公交車到漁港附近,今晚住宿就在那里,因為那里的海鮮超多。
沈家門漁港
沈家門漁港位于舟山本島東南側,面臨東海,背靠青龍、白虎兩山,構成了一條長約十里,寬約半里的天然避風港,是中國最大的天然漁港,與挪威的卑爾根港、秘魯的卡亞俄港并稱世界三大漁港。它與普陀山、朱家尖、桃花島形成了東海旅游的金三角。
沈家門漁港
對面的小山在另外一個小島上,叫魯家峙,去魯家峙需要穿越一條約400米長的海底隧道,隧道像是新建的,墻面地面鋪貼的花崗巖還閃著光,锃著亮。
400米長的海底隧道
隧道的墻壁上展覽著沈家門這些年的變遷,記載著沈家門漁港的由來。從這里了解到舟山本島東南端及魯家峙、馬峙、小干島海域的組成。沈家門漁港兩岸建有碼頭數十座,可泊漁、商船數千艘,尤以漁汛高峰期為多。如今是漁、商、景兼備的綜合港口。
該地居民姓氏多家,尤以沈姓為多,故名"沈家門"??稍诋敶娙岁愡\和《沈家門漁港》一詩中,有佳句“詩之門情之門歸帆之門同時向中國向世界打開請進吧這么多的夕照簇擁著這么多的愛”。
400米長的海底隧道
隧道內到處都是港口文化的縮影,短短的四百米我卻走了半個小時。
魯家峙
魯家峙
魯家峙島上的小山包不是很高,可以對視北面的青龍山。經過幾百米的陡坡公路抵達山頂,山頂坐落的燈塔就在眼前,這很明顯是一個現代景觀,沒有門票。
魯家峙
西式的風格,建筑為多層,一層是幾間酒吧的樣子,進了院子會發現這座建筑還是比較有特點的,雙層的瞭望平臺,可以鳥瞰整個漁港,這正是我尋找的地方。
魯家峙
最高只能登上觀景臺了,燈塔是封鎖起來的,也是為了安全起見,在這里可以俯瞰漁港。
【外部交通】啟程去普陀山,是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說是山,也是一座島。我們趕到半升洞碼頭排隊買票,船票28元一位。普陀山島與舟山本島隔海相望,乘坐游船也用不了半個小時就到了島上。
【上島門票】下了船之后在大廳里就要買上島的門票,160元一位。
【內部交通】景點與景點之間都有小把車,票價5-10元不等,我們選擇了環島徒步。
普陀山
不肯去觀音院
據山志記載,大中十三年,日本僧人慧鍔從五臺山奉觀世音菩薩像回國,船經普陀山洋面受阻,以為菩薩不愿東去,便靠岸留下佛像,由張姓居民供奉,稱為“不肯去觀音院”,是為普陀開山供佛之始。
不肯去觀音院
寺院背面臨海,浪花擊打在懸崖上,想象一下方丈在禪房里敲著目魚,捻著佛珠,且聽風吟,看天下誰主沉浮的畫面。
不肯去觀音院
不肯去觀音寺院是普陀山上最早建寺的寺院,也是我最先看到的寺院。
南天門
南天門坐落于普陀山的南面,孤懸入海,與本島隔海相望。
南天門
背面的汪洋大海,給這里的寺院增添了血許多修仙的成份。
南海觀音像
每個人都許下自己的心愿,希望能夠實現,但是我還是相信人定勝天這句話,只有真真正正付出行動,你的愿望才會實現,不過把希望寄于菩薩的人還真多。
南海觀音像
不但磕頭下跪,往這些圖騰上塞錢也是其中一種行為。
普濟寺,在普陀山俗稱前寺,占地面積特別大,足足有2.6公頃,始建于后梁貞明二年(916年),后屢興屢毀,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康熙南巡時下詔重建寺廟,后又賜題額“普濟群靈”。
,殿宇佛像受到破壞。1979年,國家重視名山修復,貫徹落實宗教政策,今殿堂樓閣,已修葺一新。每日來普濟寺進香的善男信女和尋勝探幽的旅游者絡繹不絕。
普濟寺
寺院內的亭臺樓閣軒榭廊舫真是楊洋都有,真是中國古建筑的一個匯總。
普濟寺
這顆樟樹聽旁邊的老者說有六百年了,那豈不是明朝的事情,就人類的壽命來說,真是太過長久。
普濟寺
寺元附近的市場很有鄉下小城的味道。
普濟寺
普濟寺
巖石筑起的高臺上,雕刻有羅漢,有菩薩,來到這里,充分領會到佛教圣地的氛圍。
穿越普濟寺景區就來到千步沙的地界了,其實在千步沙前面還有一條百步沙的沙灘,游客全都聚在那了,千步沙稍微遠一點,相對人就少了些。顧名思義一條要走一千步的沙灘。
千步沙
法雨寺在普陀山又名后寺,就沒有前寺普濟寺那么大規模了,但也有8800平方米。坐落在普陀山白華頂左,是普陀山三大寺之一。法雨寺創建于明萬歷八年(公元1580年)。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興修大殿,并賜“天花法雨”匾額,故得今名。
法雨寺
現存殿宇294間,全寺分列六層臺基上,入門依次升級。中軸線上前有天王殿,后有玉佛殿,兩殿之間有鐘鼓樓。后依次為觀音殿、玉牌殿、大雄寶殿、藏經樓、方丈殿。觀音殿又稱九龍殿,九龍雕刻十分精致生動。
法雨寺
版權歸原創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
漳臺網新開了旅游和文化欄目,邀請大家踴躍曬春節出游照哦,對漳州,臺灣文化感興趣的朋友也可以多多在文化欄目留言哦!我們的網址是 ? ? ? ? ? ? ? ? ? ? ? ? ? ? ? ? ? http://bbs.42mi.cn/lvyou.aspx
或者點擊原文鏈接都可以直達漳臺網說您想說的哦!
有新鮮好料爆料也歡迎聯系小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