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財務A醬
說到涼茶,你會想到王老吉;說到偉哥,你會想到中國的金戈。其實這兩個黃金產品都屬于這一家公司——白云山【600322.SH】。
今天為什么要說這家公司呢?因為他2018Q1的增速驚人,營業收入69.09億,同比增長30.66%;凈利潤9.05億,同比增長86.76%。高增長讓人興奮是不是?先別急著激動,2017年公司可是深陷財務造假丑聞的。
這高速的增長到底是不是真的呢?筆者就來幫大家拆解拆解。
盈利能力加速增長,四大板塊貢獻多
首先我們直接來看財務數據:
2015-2017年度白云山營業收入分別為:191.25億、200.36億、209.54億;歸母凈利潤分別為:13億、15.08億、20.62億;扣非后的歸母凈利潤分別為:11.29億、10.71億和19.36億;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分別為:19.42億、24.45億和18.34億。
看上去非常完美的增速,特別是2017年度扣非后的歸母凈利潤19.36億,同比增長80.71%。
下面就來看看公司的盈利來源到底是什么?
公司的業務分為“四個大”,分別是:大健康、大南藥(化學藥+中成藥)、大商業和大醫療。對應的收入百分比分別為41%、38%和21%。公司整體毛利率做到了37.66%,其中大健康和大南藥方面的毛利率控制在了40%以上。
有一塊業務需要重點講一講,那就是大南藥業務。大南藥板塊銷售模式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國家基本藥物銷售模式,另一類為非國家基本藥物銷售模式。
金戈隸屬于“大南藥”板塊,作為公司的明星產品,從2014年的銷售額0.56億元增長到2017年的5.63億元,短短4年時間,復合增長率達到了115.81%,在2017年度超過消渴丸(4.81億)成為公司的“扛把子”。
金戈大賣的因素在于性價比和渠道。2014 年公司50mg 口服片劑上市,上市當年實現營收5635 萬元,2015 年和2016 年的銷售收入分別為2.3 億元和4.0 億元,17年是5.63萬。
還有一塊需要重點說的業務就是“大健康”中的“王老吉”品牌。公司的主要防線是推進單品多元化。
2017年度,王老吉大健康公司先后推出了針對年輕市場的黑涼茶和大寨核桃露兩款新產品,并對2016年第四季度新推出的針對高端市場的無糖、低糖精裝王老吉和經典產品PET進行了產品升級,以時尚化的新包裝吸引消費者。
此外,王老吉餐飲公司在珠江新城開設了4家王老吉現泡涼茶概念店,打開“新式茶飲”市場。公司2017在王老吉這塊的業務凈利潤達到了6.3億人名幣。
當然,公司并不是所有業務都賺錢,大商業模塊無疑是一個軟肋。大商業業務收入43億,毛利率才7%,凈利率1%不到。去年商業受兩票制政策收入下滑16%,今年可能繼續承壓。
廣藥的醫藥商業在地區內并不占有絕對優勢,所以這塊的空間有彈性但具體多大還需要保持跟蹤。國藥一致2016年的營收412.48億元,在廣東省的醫藥分銷業務收入達到218億元。而華潤廣東2016年營收247.94億元,廣州醫藥要想在競爭中占領高地實屬不易。
會計造假?大可不必擔心了
這點我認為是市場最大的誤解,關于營銷方式更改導致費用率下降,銷售折扣上升,從而營收增長、消費費用下降,市場居然能在這個問題上發酵兩次,也是體現了公眾的不信任。
其實這種問題不需要通過會計學的知識,僅僅通過基本的常識就可以判斷此類披露的不真實性。怎么說呢?
作為一個國企的領導人,最大的問題是什么?是代理成本和潛在的道德風險。即公司的高層是從政而不是從商,最怕的是什么?肯定是自己的履歷上有污點??!
第一次質疑出來后,公司已經出面進行過披露。這種做法其實是很多消費品企業的慣常做法,格力以前給經銷商的支出不就部分用產品折扣或者產品抵扣嗎。更別說很多快消品企業都在這么做。
綜上訴述,白云山的盈利增長是合理的,并不是通過會計調節導致的。公司四大板塊中,大健康和大南藥是公司盈利的根源,大商業板塊整體拖累了公司。
本文內容為獨家原創,未經許可不得擅自使用
文中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操作建議
如果您對文章或市場有疑惑,可以留言咨詢
股道樂漲團隊會認真為您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