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一件事,公眾號有統計功能,能對用戶、圖文等進行分析。我發現,我發的音頻點開看的人屈指可數,都是個位數的數量。其實,添加音頻也蠻麻煩的,每期都花時間添加沒人聽的音頻,這算是啥檔子事?!手段、形式應服從目的(當然要保證手段、形式的正當性,不能不擇手段),這是常識。所以,從上一期開始就不添加音頻了。
這是第14次被六只腳推薦到精選線路(首頁)!鼓掌!
(首頁封面,已換過好幾個版本了)
(內頁封面)
昨天周五下班時,群里有人感嘆總算下班晴,不用打雨傘了。今天周六,艷陽高照,氣溫竄至35度。天氣越來越熱了,爬山的人越來越少了。下午臨時約了吳GM又出發了。這是這個酷夏的最后一次徒步登山,下一次要到8月20日重啟了。
椒江以前隸屬于黃巖縣,叫海門鎮,有人說更早的時候是小漁村。臺州撤地設市20多年來,椒江變化太大了,到處高樓林立,車水馬龍,一派繁華的景象。20多年前是無法想到現在的變化的,當然現在也無法想像當年的小漁村。
城內有山是椒江的一大特色。椒江城內的山都不高,不像臺州椒黃路之間的綠心,山又高又大。葭芷山、(大)白云山、楓山、太和山、小白云山,合稱椒江五尖,以白云山最高。葭芷山與白云山相連,太和山與小白云山相連,楓山孤零零的立在中間。全程9.71公里,用時約5小時。
起點葭芷山位于聯通公司后面,很小。白云山上有白云閣,還有新建的寺廟,都很氣派,現在的白云街道可能是因白云山而得名。楓山的影響也很大,邊上有楓山新村、楓南路、楓南小區。楓山新村不新,拆遷拆了好幾年了,楓南小區也已是老舊小區了,小區內樟樹一人合抱不過來。
(葭芷涇,葭芷還是葭沚?)
(白云山頂往椒江城區拍,這張照片被六只腳作為推薦的封面)
太和山地圖上標成太湖山了。臺州方言,“和”“湖”不分,太湖山似乎用得更多,比如黃巖、溫嶺、樂清交界的太湖山。太和山上有太和塔,為市級保護文物。太和山和小白云山連在一起,分不出來,山上的清修寺建于東晉年間。過清修寺后,有一段路不好走,要小心點。下山地點在青年路的吊橋下,應該還能過去從東山公園下,天已很黑了,就提前在這里下山了。
(夕陽西下,有一股大漠風云的氣勢)
(明珠里水庫,據說第二天周日有小孩在此溺水身亡,很可惜)